素描教学,在美术与设计教育中,一直是以纯艺术再现为原则进行造型基础训练。随着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适应设计艺术学科需要的“设计素描”应运而生,使艺术设计学科长期以来沿袭纯艺术表现的素描教学模式得到很大改观,为设计艺术学科的造型基础训练带来了勃勃生机,成为设计艺术学科重要的造型基础课程。
设计素描是在借鉴融合传统绘画素描艺术精华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艺术学科的特点形成的视觉造型艺术学科。设计素描与纯绘画素描表现在目的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简言之,设计素描是为设计服务的,是设计师表达设计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手段和语言,其实用性功能不言而喻。纯绘画性素描是为“纯艺术”表现服务的,追求的是精神层面审美功能的欣赏价值。由于功能与目的不同,体现在教学中必然带来教学的理念、目的、内容、方法、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和价值取向。那么,如何认识设计素描与纯绘画性素描的关系,怎样结合设计艺术学科特点,构建设计素描教学的训练模式,培养基础扎实、创造能力强的设计人才,就成为设计艺术学科教学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为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依据设计艺术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注意参考、借鉴、融合中、外相关学科素描教学新的观念、内容与方法,针对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进行“设计素描”教学课程的改革,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实践,构架出以“结构形态造型——明暗形态造型——质感特写造型——创意形态造型”为主要特色,符合设计学科需要的综合性系统教学训练模式,突破了设计类学科一直沿用纯绘画性素描进行造型基础教学模式的局限,发展、深化、丰富了素描教学的内涵和作用,具有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对于任何事物,没有鉴别比较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着重对设计素描与绘画性素描作理论上的分析比较,与此同时,将课程训练课题的改革与实践贯穿其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训练逐渐提升学生对设计素描的目的、性质、内涵、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设计意识与创造意识。专业意识和对设计素描重要性的认识。
(一) 造型功能
人们通常是以这样一种“思维定势”来看待绘画性素描的造型功能,“即它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以锻炼观察和表达物象的形体、结构、动态、质感、量感以及明暗关系为目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反映在纯美术专业的素描造型训练目的是培养锻炼绘画或雕塑创作所需要的写实能力。基本功练的越扎实,艺术创作中的表现能力就越强。由此可见,一般绘画性素描的造型功能训练,追求的是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的艺术造型, 体现的是其造型的审美作用,它最终是以陶冶情感的精神产品的本质特性发挥其造型功能。
与之比较,设计素描的造型功能则显的较为复杂而且不同。现代设计是科学、技术、艺术、经济相融,生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学科,体现出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设计的产品要符合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达到人——机——环境系统和谐、赏心悦目的最优效果,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完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设计艺术家的使命。
一件产品或一个展示环境方案的造型设计是作为整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其造型设计必然要受到设计诸因素的制约。产品的物质性、适用性往往是第一位的,审美价值则是从属的、第二位的。设计如何既能符合功能、工艺、材料等条件的要求,又能使产品造型新颖生动、赏心悦目,设计艺术家所具备的造型能力此时便显示出它的价值和特色,它最终是以设计适用、美观的纯实用产品的本质特征发挥其造型功能。
设计素描,其造型功能不能直接起到“物化”(生产)产品的作用,而且通常也不侧重独立审美价值的体现,而是着重运用草图、效果图、爆炸分解图等造型与技术表达手段为媒介,传达设计师的理念与构想。一幅设计素描,人们从其造型表面中一般只能看到表现这件产品的形体构造、形式美感等,对它的造型功能性往往忽略,一般只会当作产品的设计构想图或产品效果图来认识及观赏。一幅绘画性素描则不同,它即便是习作、草图人们也能从其造型中透视出审美主题,是将其作为一件纯精神的艺术品去欣赏的。
(二)造型思维
无论是绘画性素描还是设计素描,其造型思维过程都是从感性开始,逐渐向理性认识转化伸延,都遵循着感觉、分析、理解、综合与概括这个基本认识规律,但由于两者之间的造型功能的不同,因而在具体的造型思维活动过 程中,其思维的形式与方式是有区别的。
在绘画性素描的造型过程中,通常是以感性为基础,与直觉性、形象性紧密结合的思维活动方式而展开。与之相比较,设计素描的造型思维方式则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形象思维被统摄在逻辑思维之中。所以,在设计素描的造型表现中,特别强调思维的推理性、逻辑性和有序性。事实表明,这种符合设计需要的思维方式及造型思路,不仅能够使设计素描造型严谨、规范,而且还因这种思维与思路包容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等因素,因而能大大拓宽其造型的表现力。
(三)造型方法
绘画性素描与设计素描都是在二维的平面上,绘制具有三维立体的形象。绘画性素描主要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对客观物象的认识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强调认识与表现的辩证关系。
设计素描的造型训练方法,在认识、理解和表现方面与绘画性素描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它更注重理性的作用。在课题作业中,有时会更多的要求学生凭理性推导去表现,而不是仅对实物的感觉比较来造型。例如:课题《建筑形态积木组合写生》,要求在整体关系、比例、构图各方面造型因素尽可能准确,恰当的基础上,采用“透明画法”按透视原理“推导”地表现出物象形体的外、内部构造关系,用线条的虚实变化分析并表现出整体以及各局部的结构关系。把看不到的一面都要推导表现出来,并按透视规则求证出来。
又如课题《器皿类任意组合写生》:将形态各异、材质不同的器皿任意摆放在同一平面上,要求同学们动脑筋、创造性地将这些物品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画面构图要有变化、有新意、多样统一、均衡和谐、透视正确,表现上采用透明画法,分析结构,用线造型,以线的虚实变化“推导”地表现出形体的内外部重构关系以及重叠关系。用线表现出物象的虚实体感、明暗关系、质感量感、体味线的节奏、韵律感。这种课题训练不仅能锻炼与提高学生对结构形态造型的观察、分析、理解与表现的能力,进而还能加深对于设计素描的造型思维与特点的体验和理解。
(四)造型特点
绘画性素描的造型训练,注重扎实的写实能力,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的能力的培养。
设计素描的造型训练,不仅要掌握、如实地表现物象方面的造型语言,同时,还注重创造性地构造物象与表现物象。 因而其造型是多样化的,有写实的、再现的、也有创意的、表现的;或者是具象的、意象的、抽象的;有写生的、临摹的、想象的;也有线描的、明暗的,或者是拼贴的、喷绘的等等。
另外设计素描特别强调立体的全方位的意识。因为不论是设计的产品也好,设计的展示空间也罢,它们最终都是以立体的360°环视的多角度立体形态、纯实空间形式展示给观者。因此,设计素描的造型是多维度的空间造型。
通过设计素描与绘画性素描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设计艺术院校的素描造型基础训练必须密切结合设计学科专业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在设计素描基础教学中,除基本造型技能训练之外,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应是课程的重要内容。创新素质,包括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创意形态造型的构想训练,使学生从各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中演化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法则,提高创新能力。
创意形态造型的构想训练具有二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从形体与空间的各项基本性质的观察和发现中展开。“造型”从本质上来讲,是对物象构成要素中比较突出部分的一种抽象关系的确定,经过扩散思维想象、联想,将物象分解为具有本质特征的可变因素,从中确定新的内容,探求新的发现。
构想练习的第二个环节是其造型过程的思路发展。任何造型活动都不可能在瞬间完成,都具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形体潜在的美感反应,以及对这种潜在所做的想象能力,是造型活动的基本条件。我们强调设计素描以完成课题作业的形式进行研究,从画面实际的视觉效果中得到启示。素描过程的每个阶段也为更深层次的观察和发现提供形式的直观依据。使我们能够洞悉物象原形潜在的发展趋势,在视觉效果的密切关系中捕捉新颖而充实的意象,变熟悉的物象为富有再造之可能的结构元素,进而将其演变为富有审美意味的图形表现。
例如:将两种以上的物象,经过扩散思维想象的“荒诞加工”,相互转换、嫁接、变异组合成一种形态、属性,或功能与异变前部分或完全不同的造型。
这种包括将物象概念和造型特征进行“主观”再造的练习形式能有效,提高想象的能力。这样的思维过程在设计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
虚拟的空间物象往往寄生于“实”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中,在这里,物象的三维空间及质感、量感、光感的如实描绘不仅含有一般的客观再现的意义,而且由于其不同于自然造物法的配置,而成为物象性质趋于异变的关键,形成“拟”意象的真实而荒诞的双重视觉性质。
创新是一种源于对感知把握到原形潜在变异的洞悉,通过设计素描过程的造型演变,创造出具有深层意义的新的形象。为了充分地达到对自然世界多元的、多层次的本质认识,广泛地发掘和获得富于创意的设计思路,我们还可以通过物象各种性质的观察、分析、联想引发出不同性质的创意设计表现。例如:从自然物体的结构的各种性质中引出线条意象的变化;从形体是有机的同时又是可分的性质中引出有机构成的变化;从物质的肌理特征中引出纹理组织的变化。
将客观物象的实际存在进行新的调整和配置,使物象脱离原有的形象概念,比例特征和空间秩序的常态,充分利用和发挥所掌握的造型技能,进行质变、形变的演化,从而获得新颖的视觉刺激,达到体现想象表达创意的目的。
综上所述,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视觉的感受能力、造型的表现能力和设计的创造能力。通过设计素描系统教学训练课题的实践,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创造意识普遍增强,达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